位于西安市区的小雁塔,始建于唐代景龙年间,当时主要用作存放佛经古籍。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建筑,见证并记录着长安古城的繁华盛世与时代变迁。随着周边社区的蓬勃发展,小雁塔所在的区域由原本盛极一时的都城核心变得愈发相形见绌,深陷日渐衰落的困境。由于该区域的历史空间格局遭到破坏,景观风貌杂乱无序,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严重不足、街道步行体验差等问题,导致与周边的城市区域明显缺乏整体联动性。

因此,在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项目:西苑、南广场及市政道路景观设计中,AECOM 团队着力平衡现代城市发展与历史片区遗产保护的关系,以景观作为“重构”空间秩序的低干预手段,分别从四个维度构建场地与文物、城市、自然和人的关系,在新与旧的协同对话中,实现历史片区空间的活力复兴与现代重塑。

重构与历史文物的关系

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打开了原有封闭的围墙边界,文物不再是一个被框定的状态,通过材料、色彩等景观要素控制整体风貌,与更广阔的空间重新连接,焕发新生。其浓厚的文化气质也被再度放大,以创新式现代手法转译传统空间,构建“街-坊-院-塔-苑”的特色景观序列组织空间,使得区域整体风貌更加鲜明统一。

此外,通过特色植栽来把控景观轴线的主色调,以延续核心区现状自然式种植风格,亦是古时植栽意境的延续。经居民、设计师、业主多方思辨后完好保存的皂荚古树,已然成为增强街区内历史氛围感的点睛之笔。同时,设计创新优化了大树支撑结构,使广场空间更加安全。在细节处理上,团队将小雁塔密檐式建筑语言、唐三彩等文化特色融入空间细节,全方位展现历史文化的精髓。

重构与城市的关系

优化城市界面步行体验是街道更新的重中之重,设计兼顾周边社区、学校和历史街区的文化展示等多重用户需求,将原有的1.5米人行道拓宽至3米,增加灵活的休憩空间,营造舒适的步行体验,增强社区感和空间归属感。

重构与人的关系

在小雁塔南广场和西园之间打造出一个近15,0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,引入三种促进社交的特色长凳,并且增设一条贯穿南广场的无障碍坡道。设计重新定义小雁塔与城市和人的关系,将其从文化片区转变为服务市民生活的社区空间,与在地居民建立文化记忆情感联结。

重构与自然的关系

设计团队通过选用本土自然植物群落,将核心区南侧西苑内景观湖周围0.5公里的硬质驳岸改造为生态驳岸。湖面结合生态湿地,为鸟类、两栖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,促进生物多样性。场地内设置了植草沟、生态树池及雨水花园等一系列绿色海绵设施,在净化水质的同时,将雨水径流控制率提升至90%,调蓄水量达924平方米,建立起调蓄城市雨洪的弹性海绵。设计保留1公顷现状树木,并新增3.5公顷的树木,每年的固碳量预计可达29吨。此外,还引入一系列生态友好铺装,例如透水铺面、生态竹木及透水砾石铺装。

 

综上所述,该项目是一次历史片区可持续更新的成功实践。在新旧时空的对话中,汇聚生态、经济、规划、景观等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的跨学科团队,将景观作为一种低干预手段,重构空间秩序,实现历史片区空间的活力复兴与古风再现,为未来类似实践提供前瞻性和示范性的经验。

 

* 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项目之西苑、南广场及市政道路景观方案设计由 AECOM完成,后续施工 图设计由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(集团)有限公司及西安华曦园林市政建设有限公司完成 ;摄影 Chill Shine 丘文三映 。